用心包裝好的商品,滿心期待送到客人手上,最後卻只等到包裹被退回的通知。 身為賣家,這種損失和無力感我們都懂。 面對買家不取貨怎麼辦? 這篇文章將提供一套完整的應對教學,從事前預防到客訴處理技巧,教你如何保護自己,專業地處理各種棘手的客戶問題。
買家不取貨的第一時間,賣家可以做的 3 件事
收到包裹未取退回的通知,先別急著生氣,按照標準流程走,才能把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1、保持專業語氣
透過平台聊聊傳送一則禮貌的提醒訊息。 內容可以很簡單,重點是表達關心,而非責備。
訊息範本:「您好,這裡想提醒您訂購的包裹已到達門市多日,即將被退回,再麻煩您抽空取件喔,謝謝您!」
2、了解使用平台的未取貨政策
例如蝦皮或賣貨便,商品退回的時間、運費由誰吸收,這些規則都要清楚,才能評估自己的損失。
3、後台系統中,將買家標註為觀察名單
或是自己紀錄也可以,這不是為了報復,而是為了建立自己的風險管理數據,作為未來交易的重要參考。
如何有效預防?賣家事前自保 4 大策略
與其事後補救,不如事前預防。 在我們處理過成千上萬的訂單後,發現有 4 個策略能有效降低不取貨的風險。
檢視買家評價與未取貨紀錄
出貨前花 30 秒看一下,如果買家有多次未取貨紀錄或大量負評,你就要有所警覺 12。 其次,針對高單價或訂製商品,建議出貨前「善用聊聊功能再次確認,一個簡單的互動就能過濾掉很多衝動下單的客人。
關閉新帳號或無評價者的貨到付款選項
,雖然可能影響部分訂單,但卻是個有效的風險控管方式。
建立標準化出貨流程,全程錄影存證
這不僅是預防不取貨,更是處理後續所有包裹爭議的最強武器。
預防策略 | 執行方式 | 主要目的 |
檢視買家評價 | 出貨前,點入買家檔案查看歷史評價與未取貨率 | 過濾高風險買家 |
聊聊再次確認 | 針對高單價訂單,出貨前傳訊息與買家確認 | 降低衝動性棄單 |
設定付款條件 | 在賣場後台設定,限制特定買家的付款方式 | 阻擋惡意帳號 |
出貨全程錄影 | 從撿貨、理貨到包裝封箱,全程不中斷錄影 | 保留法律證據 |
不只未取貨:3 種常見客訴處理技巧與應對
客訴狀況 | 應對步驟 1:安撫與了解 | 應對步驟 2:蒐證與比對 | 應對步驟 3:提出解決方案 |
商品與照片不符 | 先安撫買家情緒,表示願意了解 | 請買家提供具體照片或影片指出差異 | 依據證據判斷,提出換貨、退貨或補償方案 |
包裹內容物不符 | 請買家提供完整開箱影片佐證 | 調閱自己的「出貨錄影」進行核對 | 若為己方疏失則道歉補寄;若非則提交證據給平台 |
惡意退貨或評價威脅 | 冷靜應對,所有溝通在平台聊聊進行 | 完整截圖對話紀錄,保留所有證據 | 主動聯繫平台客服,將證據上呈尋求官方協助 |
經營賣場,除了不取貨,更常遇到各種客訴。處理得好,甚至能將危機化為轉機。面對客訴,切記不要陷入情緒化的爭執。你的目標是解決問題,同時留下對自己有利的紀錄。 每一次的溝通都當作是在呈報給平台看的,保持專業、有理有據,就能立於不敗之地。
法律攻防:對惡意棄單者可以提告嗎?
很多賣家會問,對於惡意不取貨的買家,可以提告嗎? 答案是可以的。
法律上,這可能構成刑法第 355 條的間接毀損罪,意指意圖損害他人,以詐術使本人或第三人為財產上之處分,致生財產上之損害者。
實務上我們必須考量提告的成本與實務狀況。 為了幾十塊的運費,跑好幾趟法院,花費的時間和訴訟成本,可能遠高於你的損失。 因此,採取法律行動通常只建議用在高單價商品損失或是有計畫性、多次棄單的慣犯身上。 對於多數小額訂單,透過平台機制處理和預防,才是更有效率的做法。
賣家自保常見問題(FAQ)
Q1:買家不取貨,我損失的運費可以向他索取嗎?
A:民事上可以,但實務上追討困難。 比較可行的方式是透過平台申訴,看平台政策是否補償,或直接將該買家列入黑名單 38。
Q2:我可以直接封鎖不取貨的買家嗎?
A:可以。各大平台幾乎都有封鎖買家(加入黑名單)的功能,這是最直接有效的預防方式。
Q3:出貨錄影要拍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整證據?
A:建議從商品完整樣貌、撿貨過程、裝箱、到貼上出貨單封箱為止,一鏡到底不中斷,並確保影片清晰可辨識。
Q4:在商品頁面標示「售出後不退換」有法律效力嗎?
A:根據台灣消保法規定,網路購物享有 7 天鑑賞期,賣家單方面標示「售出後不退換」是沒有法律效力的,除非是特定客製化或個人衛生等排除適用的商品。